穿斗式古建筑专题为您提供穿斗式古建筑的相关资料与视频课程,您可以下载穿斗式古建筑资料进行参考,观看相关视频课程提升技能。更多内容请查看筑龙学社建筑设计热点推荐。
中国古建筑穿斗式和抬梁式的区别
查看详情
浏览数:1222
中国古代建筑大都是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梁架结构的构架形式最常见的是抬梁式、穿斗式、抬梁穿斗结合式。除了抬梁式、穿斗式和抬梁穿斗结合式的木构架外,还有两种木构架形式就是干栏式和井干式。建筑的规模大小、平面组合、外观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结构类型与材料特性的制约。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先介绍下穿斗式和抬梁式木架构的区别。 首先穿斗式与抬梁式是我国木构建筑的两种主要结构体系。下面依次介绍穿斗式与抬梁式的概念: 穿斗式木架构: 穿斗式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整体结构的高度完整性,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橼,屋面荷载直接由檩
查看详情
古建筑基本常识(PDF,103页)
立即下载
等级:
文件 14MB
格式 zip
关键词: 古建筑基本常识
中国古建筑样式
本资料为古建筑基本常识,pdf格式。 以下是部分资料展示: 硬山顶 梁架结构 穿斗式梁架结构 额枋大样 斗拱平面图
立即下载
中国古建筑的结构
立即下载
等级:
文件 11MB
格式 pdf
关键词: 抬梁式木结构
干栏式木结构
一、四种木结构体系 抬梁式 穿斗式 井干式 干栏式 抬梁式木结构 穿斗式木结构 榫卯连接 台基 斗栱2 古建筑大门 北京市故宫太和殿梁架结构示意图 汉代砖墓的墓顶结构
立即下载
古建筑的规范《传统建筑工程技术规范》
查看详情
浏览数:1248
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关于征求国家标准 《传统建筑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函 建标标函[2016]278号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现征求由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建筑大学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传统建筑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见附件)意见,请于2017年1月23日前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第一起草单位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2016年12月27日&nbs
查看详情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发展与文化意义
查看详情
浏览数:1249
古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乃至近代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是全方位反映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的历史遗产,具有价值高、代表性强、分布广、时间横跨大,类型多样的特点,已成为自开展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以来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主要对象。 中国建筑一般都是由居民住宅演变而来,以此解决人们要求的规模和尺度,外形基本都是以人字形呈现出来的,即双面坡屋顶。在中国古建筑中,人字形屋顶是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关于这点都可以从住宅、庙宇、宫殿等充分体现出来。虽然有高有低,有大有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形式统一,即典型的“大屋顶”。 中国古建
查看详情
细说中国古建筑的文化与内涵
立即下载
浏览数:94
中国古建筑是世界原生六大古老建筑体系之一(古埃及、古印度、古西亚、古希腊与罗马、古拉丁美洲),发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的萌芽阶段、隋唐的成熟、经历过元朝的衰败,而后到烂熟式微的明清千万年时间的变革,成为在世界建筑史中最独特且最能彰显民族特色得建筑风格。 结合相关资料典籍,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如有不足请多指正。 历史文化积淀 中国古建筑体系的的萌芽是在原始社会末期,沼泽黄土穴居生活使干阑式和木骨泥墙建筑开始出现,而中国古建筑中最为有名的“木式架构”也在殷商时期出现,而后在商周时期完善,秦汉时期得以定型,至此以
立即下载
中国木构古建筑常见构件,你知道吗?
查看详情
浏览数:2665
中国古代建筑大都是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梁架结构的构架形式最常见的是抬梁式、穿斗式、抬梁穿斗结合式、井干式及干栏式(有几种说法);本期小编为大家介绍这几种梁架结构以及抬梁式各构件(梁、枋、桁、椽等)、结构组成及作用。 五种梁架构架形式 抬梁式构架 抬梁式构架,又称为“叠梁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普遍的木构架形式,它是在柱子上放梁、梁上放短柱、短柱上放短梁,层层叠落至屋脊,各个梁头上再架檩条以承托屋椽的形式,即用前后檐柱承托四椽栿、栿上再立二童柱承托平梁的做法。 抬梁式结构复杂,要求加工细
查看详情
古建筑有规范了!!住建部发布《传统建筑工程技术规范》
查看详情
浏览数:5819
关键词: 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传统建筑工程技术
住房城乡建设部
摘要:终于轮到住建部和规范编制组出手了。这两年建筑市场低迷,火热了规范编制。一部部新规范,新规定陆续出台,设计人也是应接不暇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关于征求国家标准 《传统建筑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函 建标标函[2016]278号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现征求由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建筑大学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传统建筑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见附件)意见,请于2017年1
查看详情
中国最美的古建筑民居
查看详情
浏览数:1416
福建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客家土楼,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
查看详情
中国古建筑结构
查看详情
浏览数:4758
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 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 昂: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由 上下昂之分。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跳: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 跳数,出一跳叫三踩(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五铺作)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过九踩(七铺作). 上图是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 山或歇山的出际部分 屋废(出际):檩头伸到山墙以外的那一段。 推山: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
查看详情
福州古建筑河上救生堂重建
查看详情
浏览数:456
为纪念三国名医、“杏林始祖”董奉而建的台江茶亭街原清代河上救生堂迁址白马南路高家厝,已经开始原样易地重建。昨天,河上救生堂举行民间上梁仪式,重建工程力争2011年春节完工。董奉是长乐古槐镇董厝村人,与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据史书记载,董奉为人治病不收钱物,只要病愈者种杏为报,后人以“杏林春暖”颂其医道高明,以“杏林”为中医别称。后人在其杏林旧址建太乙宫奉祀董奉。明末,闽王王审知后裔、长乐王姓一支迁居福州(原台江区茶亭街西侧河上村)时,便将董奉老家太乙宫香火“分炉”到省城,建祠纪念董奉,取名“救生堂”(迄今400多年),奉董奉为仙师。原河上救生堂为全木构建筑,保存主座单檐悬山顶穿
查看详情
中国古建筑基本知识。转帖
查看详情
浏览数:5576
回复数:20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栈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查看详情
中国古代建筑“活化石”——徐宿连大叉手传统建筑技艺特色(上)
查看详情
浏览数:907
内容提要:大叉手构架为三角形屋架。源自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窝棚,是地面建筑木构架之始,秦汉时期的大叉手构架体系发展至高潮。目前遗留的大叉手构架实例表明,其仅在规模较小、等级较低、相对简单的居住、生产等建筑中采用。以江苏北部徐、宿、连三地留存较多,尤以徐州地区为最,构架体系相对成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及地域特色。 关键词:古代建筑;大叉手;构架体系;苏北 前言 江苏地域范围虽不广阔,但文化丰厚,地域特征鲜明。就聚落及其建筑而言,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均有自身独特的技艺,展现了细腻流畅、浑厚质朴等不同的建筑
查看详情
中国古代建筑施工之美
查看详情
浏览数:947
建筑是时代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人类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古代建筑文明。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单体建筑到园林布置都在古代建筑文明中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建筑从业者,您是否有从古建筑中探寻前人智慧的冲动?这份答案您可以随着中国古代建筑的脚步一同了解,请接着往下看。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是指现存的清代及以前的建筑物,大多以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为追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特点。 木材为主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木材始终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以此为骨架的木构结构,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
查看详情
中国古代建筑“活化石”——徐宿连大叉手传统建筑技艺特色(下)
查看详情
浏览数:938
3.大叉手构架的历史渊源 3.1.大叉手构架的缘起 大叉手构架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的窝棚(图13),可谓其鼻祖。实物资料证明,半坡F13门道顶篷遗迹已说明大叉手的形成。它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屋架方式。直至商、周的宫殿,仍然沿用[1]。 图13 窝棚《屋根のはなし》23页 研究原始时期新石器建筑遗址表明,当时的屋顶构架多采用斜梁结构,绑扎手法,木骨泥墙。早期屋顶与墙体合一;晚期屋顶、墙体分离,各司其责。 傅熹年、杨鸿勋在复原我国商周宫室建筑时,均采用大叉手构架形式。西周时期的大叉手木构架,已发展至相当成熟的阶段。傅熹
查看详情
浅谈布依族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查看详情
浏览数:186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其起源是由古代百越人演变而来。1953年后统一改为“布依”,是全国第12大民族,人口约为300万人,在祖国西南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布依先民创造了很多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经过时间的沉淀及先人们的智慧完善,使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关于布依族建筑风格及特点吧。 布依族建筑风格和特点 从类型上看布依族民居建筑不是通常所谓的经典建筑也不是所谓的通俗建筑,而是民俗学重点研究的民间建筑,是我国最早的民居形式之一的干栏式民居建筑,它与庭院式、穴居式、蒙古包式等建筑类型有很大区别。 其房屋顶
查看详情
建筑初步设计-中国古典建筑基础知识(PPT,96页)
立即下载
等级:
文件 21MB
格式 ppt
关键词: 古典建筑基础知识
建筑初步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形态构成
目录: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历史 第一节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一、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二、我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点和多民族风格 三、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四、清式建筑做法名称 第三章 建筑设计表达方法 第四章 建筑形态构成 第五章 建筑结构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封建社会晚期建筑2&
立即下载
什么是榫卯?
查看详情
浏览数:131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
榫卯结构设计
山无棱,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 有一种地老天荒的相守 有一种生死相随的浪漫 叫——榫卯 应县木塔作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 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 至今已历960多年 虽历经了狂风暴雨、强烈地震、炮弹轰击 (塔身上弹痕累累,可以看见嵌进去的弹头) 仍然屹立 △山西应县木塔,图片来源于网络 整个建筑主体2600
查看详情
发展前景广阔的木结构建筑
查看详情
浏览数:1845
发展前景广阔的木结构建筑中国是最早应用木结构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在唐朝已形成一套严整的制作方法,但见诸文献的是北宋李诫主编的《营造法式》,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木结构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材料以及工料定额的法规。中国木结构建筑艺术别具一格,并在宫殿和园林建筑的亭、台、廊、榭中得到进一步发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木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结构体系,它以木构梁柱为承重骨架,柱与梁之间多为榫卯结合,以砖石为体、结瓦为盖、油饰彩绘为衣,经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巧妙施工而成,集历史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于一身,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观
查看详情
吾国营造
查看详情
浏览数:1379
中国建筑,作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体系,渊远源深。根据考古学家发掘的殷代遗址,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就已基本形成。后虽历经各个朝代政治、经济、风俗的变迁乃至民族的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固有的营造布局模式与结构方法。 梁思成先生对此曾评价说,中国建筑“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 中国传统建筑有何特征? 梁思成在其著作中就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概括出如下几点: 其一,“尽木材应用之能事”&n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