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附属中学专题为您提供同济附属中学的相关资料与视频课程,您可以下载同济附属中学资料进行参考,观看相关视频课程提升技能。 更多内容请查看筑龙学社建筑设计热点推荐 。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查看详情
浏览数:6335
回复数:33
位置: 上海 同济大学第一附中 分类:教育建筑 内容:实景照片 图片:40张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3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4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5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6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7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8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9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10 &n
查看详情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
查看详情
浏览数:1008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 董屹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DC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 何为国际 项目作为宁波诺丁汉大学的附属高中,实际上由宁波国际学校与其共享校园,附中的中国学生将与数百名优秀外籍学生在这里共同学习、生活。校方也希望展示其国际化的一面,教育理念源于国际学校在评价体系上的革新,提出了“国际化”“个性化”“小班化”的实施纲要,带动了课程及管理体制的变化,学生们每天的生活结构也因此不同于从前。针对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的国际化教育趋势,在设计中对传统教学的功能组成也进行了重新思考,从原来的基本课程到多元化的语言、知识、能力和态
查看详情
毕业快乐 | “100多张别人家的毕设”——2019同济大学建筑系
查看详情
浏览数:916
关键词: 建筑毕业作品
建筑学毕业设计
同济建筑系毕业设计展
同济毕业设计展 原文多图预警,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哦~ 正文共:2596字 116图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毕业设计展图纸展示 01 主题一:超级校园 作者丨金青琳 佟帅 胡立群 杨学舟 刘子瑜 张梓烁 华心宁 马晓然 黄景溢 蒋征玲 罗西若 薛钰瑾 指导老师丨董屹 王桢栋 作者丨 张梓烁 指导老师丨董屹 王桢栋 作者丨 杨学舟 指导老师丨董屹 王桢栋
查看详情
一份来自北京的建筑地图
查看详情
浏览数:1873
来自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学生杨天周在过去两年里走过了七个国家二十余座城市,用相机记录下了许多建筑的片段。这一次,他分享了在北京所拍摄的一组关于现代建筑的照片,他将这一系列摄影称为“北京建筑地图”: ▼北京建筑地图 A. 红砖美术馆 – 董豫赣 B. 罗红艺术馆 – 吉冈德仁株式会社 C. 松美术馆 – 上海朱周空间设计 &n
查看详情
岩土工程与我们的生活,科学家科普报告
查看详情
浏览数:2233
岩土工程,就是工程中在陆地或水下要动土、动岩体的工程,它是人类在生存、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程之一。在全球人口空前增长的现代,地表、近地表的岩土工程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了更多的资源开发、为了开拓更多的可用空间,人类将目光投向地下几百米、上千米的空间开发和利用。如何在开发建设中保护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成了建设者们重中之重的责任。在国内外岩土工程学科发展中,中国的岩土工程学科的技术发展和建设水平是名列前茅的,使得岩土工程学科在国际同行中具备了良好的竞争力。 ▲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召开 5月23日,第17届中国科学年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全国“岩土工
查看详情
[重磅]两项绿色建筑评价国家标准公布!
查看详情
浏览数:4949
关键词: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筑能耗负荷
绿色建筑国标
绿色建筑设计
近日,第三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号为GB/T51356-2019正式发布,该标准将于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同时发布的还有《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号为GB/T51356-2019,《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将于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9,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同时废止。 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
查看详情
两项绿色建筑评价国家标准发布(附解读)
查看详情
浏览数:1500
关键词: 建筑绿色改造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
【一】 现批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356-2019,自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cn)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3月13日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作为我国开展绿色校园评价工作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既有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绿色校园的评价工作。 校园作为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社
查看详情
师大的“大师楼”——东部小红楼
查看详情
浏览数:833
在徐汇校区东部大草坪的北面,茂密的梧桐树荫下,静静地矗立着一幢略显陈旧的二层楼房,师大人亲切地称她为“小红楼”。这栋建于1953年的小楼,由同济大学设计院黄毓麟先生设计,上海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承建。混合结构,总建筑面积为1378平方米。当时的总造价为18万元人民币。 “小红楼”的设计呈不对称布局。外墙采用清水红砖,最初上层为浅黄色水泥粉刷;坡形屋顶显得些许古朴,长长的走廊连接主楼和副楼,屋内还有西洋风格的壁炉,整幢楼宇简洁、精巧,实用、在总体呈现现代建筑风格的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 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中文历史办公楼 “小红楼”初建时为中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