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板保护层专题为您提供现浇板保护层的相关资料与视频课程,您可以下载现浇板保护层资料进行参考,观看相关视频课程提升技能。更多内容请查看筑龙学社结构设计热点推荐。
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以及控制措施
查看详情
浏览数:323
关键词: 单层工业厂房
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构件
内容: 搞工程的人都知道钢筋保护层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重要性。但钢筋保护层究竟有什么作用?保护层多大才合适?钢筋怎样才能发挥出它固有的力学特性呢?笔者试从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的受力机理,结合多年的工程施工实践,谈谈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及其在施工中的控制。 众所周知,现代建筑已离不开钢筋混凝土构件,无论是单层工业厂房还是高达数百米的摩天大楼,要是没有钢筋与混凝土,很难想象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 钢铁工业尽管起步较早,但真正应用于工程施工时间并不长,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更是近100年左右时间的事。自从人们找到水泥这种新兴
查看详情
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超标原因及解决措施
立即下载
等级:
文件 134KB
格式 pdf
内容简介 简述了钢筋保护层对于结构构件的重要性,从规范执行、制作质量、安装质量、混凝土浇筑等方面分析了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超标的原因,介绍了有针对性的保证措施,以使其厚度达到新规范规定的标准。
立即下载
提高现浇楼板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质量
立即下载
等级:
文件 5MB
格式 ppt
内容简介 从传统施工工艺看,面筋采用钢筋支架则往往因为施工人员踩踏或者支架不稳造成面筋下垂,因而混凝土面保护层过厚(正偏差),致使板的有效高度不够(h0)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留下一定隐患;特别是阳台、雨棚等悬挑构件,若出现这种现象,后果不堪设想。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一种简单、快捷、经济、适用的方法来提高现浇楼板面筋保护层厚度的施工效果。 方案一:钢筋马凳 方案二:塑料马凳 方案三:混凝土马凳 ………… 编制于2010年。 [color=blue]欢迎您来筑龙建筑施工网--建筑人的网上家园[/color]>>>点击进入https://sg.zhulong.com/
立即下载
钢筋移位,保护层超差或露筋怎么办?钢筋6大常见位移问题处理方
查看详情
浏览数:1191
一、柱、墙主筋位移 1、现象描述 结构墙、柱主筋位移(如图1.1所示)。 图1.1 柱、墙钢筋位移实例 2、原因分析 墙、柱钢筋安装绑扎后,由于固定措施不可靠或浇筑混凝土时被振捣器撞击后未 及时校正,造成墙、柱主筋位移。 3、防治措施 3.1 施工措施 3.1.1 根据柱截面、配筋特征(根数、直径、间距)分类,每种配筋类型做一套模具式定位箍筋,套在柱头部位并绑扎牢固,使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均得到有效控制(如图3.1.1.1、3.1.1.2所示)。
查看详情
住宅工程现浇板裂缝处理方案
查看详情
浏览数:775
一、工程概况 1、1#、2#、5#、8#住宅楼:地下2层,地上18层。2、建筑高度: 1#楼、2#楼、5#楼、8#楼建筑高度均为53.4米。二、裂缝分类及处理1.宽度≤0.3毫米的非贯穿裂缝,对结构承载力及持久强度无有害影响。2.宽度>0.3毫米的非贯穿裂缝会引起钢筋锈蚀,影响结构持久承载力,采用表面涂抹砂浆法处理。3.不成片、分散的贯穿性裂缝会引起钢筋锈蚀,影响使用功能,采用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法处理。4、灌浆后沿裂缝宽度300mm范围内,涂刷JS水泥基防水涂料两遍。5、板底沿裂缝粘贴耐碱玻纤网格布,顶板满刮3mm厚的抗裂砂浆,刮平抹光。三、产生裂缝的原因1.混凝土质量和性能不达
查看详情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有效措施
查看详情
浏览数:713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混凝土坍落度
混凝土配合比
一、设计 1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或洞口时,凹口、洞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 2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厨房、浴厕、阳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应小于90㎜。 3当阳台悬挑长度不小于1.5m时,阳台应采用梁板式结构;当悬挑长度小于1.5m且需采用悬挑板式结构时,悬挑板根部厚度不应小于外挑长度的1/10,且不应小于120mm,悬挑板面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且应在悬挑板底配置抗裂分布钢筋。 4房屋屋面及建筑物两端开间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
查看详情
建筑施工过程中,如何避免钢筋位移、保护层漏筋?
查看详情
浏览数:510
一、柱、墙主筋位移 1、现象描述 结构墙、柱主筋位移(如图1.1所示)。 图1.1 柱、墙钢筋位移实例 2、原因分析 墙、柱钢筋安装绑扎后,由于固定措施不可靠或浇筑混凝土时被振捣器撞击后未及时校正,造成墙、柱主筋位移。 3、防治措施 3.1 施工措施 3.1.1 根据柱截面、配筋特征(根数、直径、间距)分类,每种配筋类型做一套模具式定位箍筋,套在柱头部位并绑扎牢固,使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均得到有效控制(如图3.1.1.1、3.1.1.2所示)。
查看详情
现浇板混凝土收面出彩有绝招
查看详情
浏览数:845
1材料:混凝土、2m长300mm宽镜面竹胶板、线绳。2工具:振动棒、平板振动器、刮杠、木抹子、抹光机、棕刷等。3工序:刮杠刮平→搓毛→抹光机收面→拉细毛。4工艺方法:板面混凝土标高控制采用在墙柱纵向钢筋上统一标识标高位置,板面用光线带平,进行控制。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混凝土浇捣后按标高控制线用刮杆刮平,木抹搓毛,终凝前(人站在砼面上脚印深度不超过5mm时)用抹光机收压抹面后,用棕刷拉细毛。拉毛时脚下移垫2m长300mm宽镜面竹胶板交替后退施工,竹胶板中心间距为500~600mm,拉毛深度、方向一致。 梁板混凝土在浇捣3-4小时,基本达到初凝时用麻袋或塑料薄
查看详情
现浇板钢筋计算规则,16G101几分钟看懂
查看详情
浏览数:1916
1 板上部贯通纵筋的计算 1.1.端支座为梁时板上部贯通纵筋计算方法 (1)计算板上部贯通纵筋的根数 按照16G101-1图集的规定,第一根贯通纵筋在距梁边为1/2板筋间距处开始设置。这样,板上部贯通纵筋的布筋范围就是净跨长度。 在这个范围内除以钢筋的间距,所得到的"间隔个数"就是钢筋的根数。 (2)计算板上部贯通纵筋的长度 板上部贯通纵筋两端伸至梁外侧角筋的内侧,再弯直钩15d;当平直段长度分别≥la、≥laE时可不弯折。具体的计算方法是: 1)先计算直锚长度=梁截面宽度-保护层-梁角筋直径
查看详情
预防现浇板开裂,给结构设计的八个忠告
查看详情
浏览数:603
设计是工程项目的源头,为了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情况和使用时的荷载情况,采取构造措施,保证工程质量。一、了解建筑意图,布置合理结构方案 建立结构计算模型之前,应吃透建筑图,充分了解建筑的意图,布置合理的结构方案,明确力的传递。尤其是建筑的细部方面,事前就应该考虑清楚如何处理,这样,建立结构计算模型时才不至于漏掉荷载或重复施加荷载;比如楼面上砌墙的情况,应按照“荷载规范附录B”的计算方法计算等效荷载的大小。二、适当控制建筑物长度 适当控制建筑物长度,对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板长度不宜大于55m,剪力墙结构不宜大于45m ;还应考虑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比
查看详情
现浇板钢筋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查看详情
浏览数:621
现浇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 、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板净长-100MM)/布筋间距+1 (2)、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3)、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4)、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查看详情
请教一个现浇板拆换问题!
查看详情
浏览数:593
现在有一个维修加固工程,房子是很久以前的老房子,在施工过程中,现浇楼板出现混凝土炭化开裂,板筋严重锈蚀、断裂,底部混凝土保护层大面积脱落。板下是住户,板面是公共通道。现在就是要先排危, 甲方要求有个排危方案。
查看详情
秘籍 |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有效措施(多图)
查看详情
浏览数:1759
一、设计 1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或洞口时,凹口、洞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 2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厨房、浴厕、阳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应小于90㎜。 3 当阳台悬挑长度不小于1.5m时,阳台应采用梁板式结构;当悬挑长度小于1.5m且需采用悬挑板式结构时,悬挑板根部厚度不应小于外挑长度的1/10,且不应小于120mm,悬挑板面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且应在悬挑板底配置抗裂分布钢筋。 4 房屋屋面及建筑物两端开间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
查看详情
住宅现浇板裂缝原因与防治
查看详情
浏览数:1260
1、裂缝情况 近年来,传统的预制板逐渐被现浇板所取代。由于使用了现浇楼板,房屋的整体性、抗不均匀沉降性和结构安全性均有很大提高,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些楼板裂缝的情况。经过对多座住宅楼现浇楼板的裂缝调查,裂缝主要出现部位、形状及走向如下: (1)主卧室及餐厅出现裂缝的比率最高,而且裂缝位置大都出现在暗埋管线的位置上。 (2)裂缝大部分出现在平分于房间的开间或进深方向,板跨中间三分一板跨的范围内,且这些裂缝很少贯通整个开间或整个进深,距离支座均有一段距离,一般都有200mm以上,只有极少数的裂缝伸至墙边。 (3)裂缝基本上与板支座负筋平行,或在负筋范围外,极少出现与板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