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受弯计算专题为您提供桩受弯计算的相关资料与视频课程,您可以下载桩受弯计算资料进行参考,观看相关视频课程提升技能。更多内容请查看筑龙学社结构设计热点推荐。
基坑支护技术规程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解析
立即下载
等级:
文件 197KB
格式 pdf
内容简介 针对基坑支护工程支护排桩设计中发展起的等效矩形截面配筋法,以桩径D=800mm,混凝土强度Ⅱ级钢筋为例,对规程的规定和计算作一些解析,并与近十多年来的习惯方法作一些比较,以加深对规程的理解,以期获得正确的应用。
立即下载
桩基础受力分析及其验算
立即下载
等级:
文件 6MB
格式 ppt
关键词: 岩土培训讲义
弹性地基梁法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单排桩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 桩身的水平位移及转角使桩挤压桩侧土体,桩侧土必然对桩产生一横向土抗力,它起抵抗外力和稳定桩基础作用,土的这种作用力称为土的弹性抗力………… 将桩作为弹性地基上的梁,按文克尔假定来解桩在横向荷载作用下桩身内力与位移计算,简称弹性地基梁法………… (四)刚性桩与弹性桩 当桩的入土深度h>2.5/α时,这时桩的相对刚度小,必须考虑桩的实际刚度,按弹性桩来计算………… 二、“m”法弹性单排桩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 基本假定:认为桩侧土为文克尔离散线性弹簧,不考虑桩土之间的粘着力和摩阻力,桩作为弹性构件考虑………… 第
立即下载
一篇文案搞定桩基础设计、施工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查看详情
浏览数:622
1、勘察中经常遇到的桩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以及建议值不准确。对岩土分层违反力学分层原则,往往只是按土类粗分,把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视为可有可无的资料。不适当的将成因相同但性质相差悬殊的划分为一层。建议的桩端持力层不合适、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取值不当。 2、设计中经常遇到的桩问题 设计习惯于按静力公式法计算拟打入的预制桩进入持力层深度和桩的有效长度,而不考虑持力层的工程性质和打入规定深度的可能性,势必会导致大量高位桩或桩被打断、打裂。 3、施工中经常遇到的桩问题 施工质量问题
查看详情
灌注桩出问题了怎么办?
查看详情
浏览数:1257
0 引言 在上篇文章“灌注桩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处理原则、方法及案例”中(文献[6])介绍了 5 种常见的质量问题,即:①灌注桩的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②桩位偏差超出规范规定;③桩身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④桩身出现颈缩;⑤断桩。并对第 1 种质量问题做了详细论述,本篇文章针对后 4 种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1 桩位偏差处理原则和方法 在桩基工程验收中,经常出现桩位与原设计位置不符的情况,即实际桩位和设计图纸存在一定偏差,相关规范如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 5. 1. 4 条对于灌注桩桩位
查看详情
混凝土预制桩知识大集合
查看详情
浏览数:1152
混凝土预制桩的截面边长不应小于200mm;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实心桩的截面边长不宜小于350mm。 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预制桩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预制桩的桩身配筋应按吊运、打桩及桩在使用中的受力等条件计算确定。采用锤击法沉桩时,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静压法沉桩时,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主筋直径不宜小于φ14,打入桩桩顶以下4~5倍桩身直径长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并设置钢筋网片。 &nbs
查看详情
桩基础地基弹簧?这是什么鬼?
查看详情
浏览数:757
桩基础地基弹簧,很多人应该都没有真没留意过这一块的知识。今天邱博士就给大家来总结一下。 首先还是老生常谈的,大家要熟悉一下我们的学习体系和路径,深入理解规范体系,才谈得上“按规范执行”。 土与桩基础静力相互作用模型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GB 50909-2014 > 附录B 基于集中参数模型的静力与动力分析方法 > B.1 桩基础集中参数建模方法 B.1.1 土与桩基础静力相互作用建模的集中参数法(图B.1.1-1)中非线性土弹簧可采用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图B.1.1-2)
查看详情
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
立即下载
等级:
文件 178KB
格式 doc
关键词: 岩土设计方案
轴向承载力分析
内容简介 4、人工挖孔灌注桩现场静载荷试验 由于试桩在试验过程中不受弯拉,所以只采用结构配筋,主筋为φ20的Ⅱ级螺旋钢筋20根,通长配置,箍筋采用φ8Ⅰ级钢筋,间距20cm………… 5、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轴向承载力分析与计算 当竖向荷载逐步施加于桩顶,桩身上部受到压缩而产生相对于土的向下位移,与此同时侧面就会受到土的向上的摩阻力………… 5.2 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变形控制方法确定承载力是根据静力载荷试验的结果,在荷载-沉降曲线上通过沉降来确定其承载力………… 5.3 极限承载力的预测 由于从荷载沉降曲线上得不到极限荷载,对试桩的分析就需要借助预测方
立即下载
关于桩基础,不论勘察、设计还是施工,不知道这些就卷铺盖回家吧
查看详情
浏览数:9987
回复数:7
一般性规定 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nb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