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与构造专题为您提供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与构造的相关资料与视频课程,您可以下载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与构造资料进行参考,观看相关视频课程提升技能。更多内容请查看筑龙学社结构设计热点推荐。
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构件连接法及斗栱
立即下载
等级:
文件 23MB
格式 pdf
主要内容: 1 构件连接法 ——榫卯连接 2 构件连接法 ——销连接 3 构件连接法 —— 钉连接 4 构件连接法 ——柱的拼接 5榫卯连接的力学性能 6 斗 栱 木结构古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构件连接法及斗栱 榫卯连接发展概述 榫卯连接的类型-直榫 燕尾榫 直榫 、 燕尾榫节点柱架拟静力试验 试验结果分析 斗栱 铺作
立即下载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
查看详情
浏览数:3896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
查看详情
多层木结构古建筑榫卯节点拼装技术研究
立即下载
等级:
文件 359KB
格式 pdf
关键词: 木结构古建筑
榫卯节点拼装
[摘要]在木结构古建筑中,建筑的损坏多数由榫卯节点的破坏而引起的,因此木构件之间的相互结合至关重要。传统的施工方法是先确定节点方式再进行拼装施工,以致不同的节点构造给施工带来了困难。大悲阁工程并没有一味的追求传统,而是根据该工程构造,先确定拼装汇榫的施工流程,再根据不同构件的受力要求,选择相应的榫卯结构并结合现代结构技术和工艺,这样既方便施工,又能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整个木结构体系的稳定性。 [关键词]木结构古建筑; 拼装; 榫卯节点 大悲阁建筑构造 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相连接使用的榫卯 水平构件之间连接使用的榫卯&nb
立即下载
菠萝格古建筑木结构工法
立即下载
等级:
文件 13MB
格式 docx
关键词: 菠萝格古建筑木结构工法
菠萝格古建筑
古建筑木结构工法
科技示范成果
本资料为菠萝格古建筑木结构工法,doc格式,共71页 工法内容简述: 古建筑木结构主要靠榫卯形式将成千上万个单件组合而成,构造简单也要有数以百计的木构件。这样多的木构件,除椽子、望板外,其余构件几乎全部是凭榫卯结合在一起的。随着木结构建筑物年代的久远,这些属于国家文物保护范围的木结构建筑出现了严重的损毁,结构也受到破坏;对于这些木结构建筑物的保护与修缮成我们保存国家文物的重要举措。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必须完成对所用材料的性能、材料品种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为确保所选用的木材能够满足木结构修缮的功能性要求和使用性要求,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立即下载
盘点:中国现存50座木结构古建筑(文末附30份仿古建筑资料)
查看详情
浏览数:6517
回复数:15
我国木结构建筑按照现存者最后重建纪年排序 没有确切纪年证据的按照推测断代的结论编排 针对出现的错误,诚心希望指正 唐代 1 南禅寺大殿 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西南阳白乡李家庄阳白沟小银河北岸,内有唐塑佛像。 大平梁上墨书题记记载重建纪年,历代补修,1974年屋顶进行复原性维修。是唯一一座保存下来的
查看详情
[硕士]古建筑木结构斗拱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立即下载
等级:
文件 3MB
格式 pdf
关键词: 建筑硕博论文
古建筑木结构
内容简介 【学位年度】2010 【摘要】 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而闻名,古建筑木结构代表着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提到古建筑不得不提到其中的标志性构件“斗拱”。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特色、构造和受力特性最复杂的一组构件。它不仅能提高梁、枋的承载力,还能与梁柱构成一个延性很好的节点,减震消能。在对木构建筑进行整体受力分析与计算时,斗拱是作为一个结点加入到计算简图中,但斗拱自身在结构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对斗拱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其构造形式、结构功能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斗拱各个构件的传力机理、破坏形态。研究了斗拱的竖向刚度以及转动刚度的变化规
立即下载
中国古建木结构的七大特征你知多少?
查看详情
浏览数:3538
所谓中国古建木构特征,是指从现存中国古建实例中概括出来的、普遍存在的、不同于西方建筑的独特之处。现存的古代建筑实例最早不过唐代,亦指中国建筑成熟以后直到20世纪初的建筑。唐代以前的建筑,只能从考古发掘出来的一些古建筑遗址、各种艺术品(如绘画、雕刻等)所描摹的建筑形象等间接资料中略知其一二。据此,古建木结构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七项: 1、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 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方面主要采用木材,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将其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在达到实际功能需求的同时又创造出优美大气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带着独特魅力的建筑风格
查看详情
木结构建筑-地基基础墙体
立即下载
等级:
文件 9MB
格式 pdf
关键词: 木结构墙体构造
木结构基础构造
目录: 基础知识篇 古代木结构篇 古建筑的基础、台基与地面 古建筑基础的类型 柱础 古建筑维护结构 古建筑墙体对抗震的影响 太和殿墙体与柱的细部构造 古代建筑木结构小结 现代木结构篇 轻型木结构墙体构造 现代木结构基础构造 基础与木柱的连接 内外墙转角处龙骨布置 承重墙以及楼盖支撑 参考文献 木结构建筑之地基基础墙体 普通台基的构造组成  
立即下载
51个中国古建筑,他用20年时间,一个一个开膛破肚
查看详情
浏览数:738
北京紫禁城三大殿 北京紫禁城角楼 北京紫禁城太和殿 你也许去过故宫,但你见过这样的故宫吗? 台湾古建筑研究的“第一把交椅”李乾朗,花了近二十年,走遍大江南北,筛选了最具代表性的51个中国古建筑介绍给读者,写了一本名叫《穿墙透壁》的书。 李乾朗特别关注建筑的构造与造型设计,尤其是大木结构及空间配置。他去各地考察古建筑,速写本与相机不离手,一座小小的三开间殿堂,他可以画好几张图,拍下一百张照片。 51个古建筑,李乾朗都亲自手绘了美美的剖面图,即便是不太具备建筑学知识的读者,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查看详情
荐读|梁思成和他的古建筑手稿
查看详情
浏览数:4817
“北京的城墙无疑可当‘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愧。它是我们国宝。城墙上面,可以砌花池,栽植丁香,蔷薇一类的灌木……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的纳凉游息。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一个全长达39.75公里的立体环城公园!” 梁思成曾经这样憧憬北京城墙的未来。现在回首来看,这是多么高瞻远瞩的设想呢。 曾经他和他的妻子在兵来匪往的时代荒野,自带行李铺盖卷,背着测量仪器考察着散落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建筑。拍摄、测量、记录,并试图破解中国古建筑的密码。通过摘录其书信日记可知当时境况一二了。 “那天还不到五点——预订
查看详情
51个中国古建筑,他用20年时间,一个一个开膛破
查看详情
浏览数:900
北京紫禁城三大殿 北京紫禁城角楼 北京紫禁城太和殿 你也许去过故宫,但你见过这样的故宫吗? 台湾古建筑研究的“第一把交椅”李乾朗,花了近二十年,走遍大江南北,筛选了最具代表性的51个中国古建筑介绍给读者,写了一本名叫《穿墙透壁》的书。 李乾朗特别关注建筑的构造与造型设计,尤其是大木结构及空间配置。他去各地考察古建筑,速写本与相机不离手,一座小小的三开间殿堂,他可以画好几张图,拍下一百张照片。 51个古建筑,李乾朗都亲自手绘了美美的剖面图,即便是不太具备建筑学知识的读者,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查看详情
浅谈苏州古建筑的布局及特点
查看详情
浏览数:1386
苏州古城经过数千年的积淀,主要是明清以来,遗留下来一笔丰厚的有形财富——古建筑。他们是组成苏州独特的古城风貌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而苏州古建筑经过香山帮能工巧匠的智慧实践的是苏派建筑风格和特点归纳起来有:翻墙黛瓦,体量小而轻巧,低层高密度,错落有致,有多数建于沿河,形成前街后河、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情。 旧事古城南北居民较少,所以形成“南园”、“北园”,城内独特的双棋盘格局,形成坊巷与水巷平行,若南北向坊巷,则就民居建筑的朝向就产生多种情况:东西向、东门南向,西门南向,西门北向等。 这种民居所处的坊巷大多是一面沿河
查看详情
中国第一木塔,1000年前的古建筑,你了解多少?
查看详情
浏览数:1045
15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 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并不高大 帝王的居所多数仅为10米-20米高 一般的民宅更是不过数米 (传统木结构建筑,制图@王博/星球研究所) ▼ 但是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 佛宫寺释迦塔 (俗称应县木塔) 是个例外 它始建于距今约1000年的辽代 高达65.84米 相当于一幢20多层的现代高楼 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古建 (中国史籍曾记载过高度超过百米的木塔,可惜早已荡然无存、难以考证;2017年以来奥
查看详情
木结构建筑扫盲图
查看详情
浏览数:1363
中国设计艺术网微信090期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
查看详情
46座古建筑,惊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查看详情
浏览数:1855
▲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占地面积约八千七百平方米。是北海最精巧的一处园中之园。静心斋原为明代普通官房,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7年)在扩建“西天梵境”时修建了静心斋(当时称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园内主要建筑有镜清斋、抱素书屋、韵琴斋、碧鲜亭、焙茶坞、罨画轩、沁泉廊、枕峦亭、石桥等。静心斋东枕山,西倚寺,南面沧波,园内亭、榭、廊、轩、石桥、水池、叠石、假山以及楼台,殿阁建筑形式既不失北方园林宏伟壮丽的气魄,又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的情趣,是中国造园艺术的珍品。 ▲沧浪亭,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位于现苏州市城南三元坊
查看详情
中国古建筑,惊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查看详情
浏览数:1438
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占地面积约八千七百平方米。是北海最精巧的一处园中之园。静心斋原为明代普通官房,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7年)在扩建“西天梵境”时修建了静心斋(当时称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园内主要建筑有镜清斋、抱素书屋、韵琴斋、碧鲜亭、焙茶坞、罨画轩、沁泉廊、枕峦亭、石桥等。静心斋东枕山,西倚寺,南面沧波,园内亭、榭、廊、轩、石桥、水池、叠石、假山以及楼台,殿阁建筑形式既不失北方园林宏伟壮丽的气魄,又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的情趣,是中国造园艺术的珍品。 沧浪亭,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位于现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其占地面积
查看详情